红枣也被称为大枣、枣子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份、胡萝卜素、维生素B、C、P及磷、钙、铁等,有维生素丸的美称。低温烘焙红枣是熟五谷杂粮批发常见的种类之一,同时红枣不但可以单独食用,还可以与其它五谷杂粮搭配。下面就来介绍红枣的几种吃法与功效。
红枣的五种养生吃法
蒸红枣木耳
选红枣10颗,黑木耳15克,冰糖适量。红枣要用清水泡约2小时,黑木耳用清水泡发就可以。将它们放碗内,加清水、冰糖,上笼蒸约1小时即成。每日早、晚餐后各吃一次,有美颜祛斑的作用,并可缓解面部黑斑,女性朋友可适当多吃。
红枣蜂蜜膏
准备两斤红枣,洗净去核取肉捣烂,加适量水用文火煎,过滤取汁,混入500克蜂蜜,于火上调匀成枣膏,装瓶备用。临睡前喝汤吃枣,能加快入睡,改善shi眠。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
红枣粳米粥
原料有红枣、粳米、当归和白糖。先将当归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水煎成浓汁。去渣后,与粳米、红枣和白糖一同加水适量,煮至成粥。这道粥比较适合便mi、气血不足的人食用。
红枣生姜茶
准备半斤红枣和生姜,然后将甘草、丁香和沉香捣成粉末,然后加点盐,每次15到25克,清晨煎服或泡水代茶饮,每日数次,有养wei的效果。
红枣薏米汤
选红枣15颗,准备一把薏仁米、白果15克、桂圆肉10克,一同放入锅内同煮40分钟,再加上煮熟去壳的鹌鹑蛋6只,煮半小时,加入适量红糖或冰糖食之。常喝此汤可使皮肤少生暗疮等,有滋润皮肤的效果。
当然吃法还不只是这些,还可以与其它多种五谷杂粮组合食用。
红枣养生功效
一、红枣泡水,养gan排du
实验证明,每天给肝功能差的人喝大枣水,北京低温烘焙杂粮,持续1周能增加人体xue清蛋白,从而达到bao肝排du的功效。
红枣的一个冲泡细节决定着它功效的高低。红枣果皮坚韧不好消化,如果整颗冲泡,很难将其有效成分完全溶出,因此好将其掰开再冲泡。
还要注意的是,新鲜的红枣不宜冲泡或煎煮。这是因为它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用热水煮泡会严重破坏维C。
二、红枣泡茶,补qi护嗓
红枣炒黑后泡茶喝,可治liao胃寒、胃痛。
如果再放入桂圆,就是补xue补qi茶了,适合教师、营业员等使用嗓子频率较高的人(yiQIg.cN)。
三、红枣熬汤,止咳run肺
唐代盂诜所著《必效方》中记载了将红枣、银耳和冰糖一起煮汤,可止咳run肺。
材料:银耳:20克(大约半朵),红枣:20颗,冰糖:60克(可根据各人的口味添减分量)。
做法:把银耳放在清水中发开,摘去蒂头,撕成小块,与红枣、冰糖一起放到锅里,加水6碗,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再煮半个小时,即可熄火。
四、红枣煮蛋,补xue养颜
用红枣加桂圆煲红糖水,到枣烂桂圆绵时,打只鸡蛋;继续用小火焐熟鸡蛋。
红枣、桂圆和红糖都有补xue的功效,煮出的鸡蛋很滋补。
五、红枣熬粥,an神zhu眠
中医上讲,女性有躁郁不安、心神不宁等症状。
可用适量百合、莲子等五谷杂粮搭配红枣调理。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句话来自我国古人的医学典籍里,先人们早就从长期的饮食实践中发现了平衡膳食的重要性。
但是随着国民的经济水平上升,居民的饮食结构变得越发富营养化,主要体现在餐桌上肉类以及高糖食物越来越多,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五谷杂粮在主食中的地位。但是五谷杂粮食物始终中国传统的主食,是我们身体能量经济重要的来源。五谷杂粮其实就是对粮食作物的一种统称,当下我们通常所说的五谷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
低温烘焙五谷杂粮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在大城市谷类食物的供能比只占40%,全谷物(指未经精细加工或虽经碾磨、粉碎、压片等加工处理后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谷皮、糊粉层、胚乳、胚芽及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平均摄入量仅占到谷类食物总量的3%-7%。全谷物一般指稻米、小米、燕麦、荞麦、玉米、大麦等五谷材料,如果加工得当均是全谷物的良好来源,显然我们现在的饮食习惯已经偏离了平衡膳食的原则。
现在一部分人为了减肥不吃粮食,一部分人喝酒多吃肉多却不吃粮食,还有部分人群在西式饮食模式的影响下也不怎么吃粮食。所以,营养学会提倡多吃全谷物,大米、白面不是越白越好,限制添加糖的摄入。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全谷物摄入量与疾病发生有关,如2012年Ye等学者对来自欧洲、美国、亚洲的6项大型队列研究和21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样本量为288319人,结果显示与很少食用全谷物的人群相比,每天摄入48-80克全谷物,2型糖尿bing发病风险降低26%。2012年Ye等纳入10项队列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每天摄入48-80克全谷物,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可下降约21%。
显而易见,我们不仅要吃主食,低温烘焙杂粮报价,还要多吃全谷物的主食。比如早上来一杯燕麦粥,午餐吃馒头搭配点薯类,低温烘焙杂粮价格,晚餐蒸米饭时可以放点小米或糙米一起蒸。这些五谷杂粮即提供了热能又增加了饱腹感,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营养师还要提醒大家的是油炸薯条和薯片的摄入可以增加超重和肥胖的发病风险,不要多吃哦!